主题介绍亦可于「下载专区」下载。

(按报告日期及发言先后排列)

大会报告:疫情下高校的心理健康         
🗓️ 2022年7月27日(三)
⏰ 11:00 – 12:30
报告人及主题简介:

李焰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教授,博士。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督导师(D-12-00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XXD-20-079)。
承担和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研究课题。出版论著或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聚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自杀现象与预防、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等领域,有30余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学经验,有20余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心理咨询实践经验。

常态化疫情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及内地高校疫情管控政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丧失感、疏离感和被抛弃感等心理体验,以及社会隔离、亲子关系紧张、在线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境变迁等现实问题,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甚大。本文介绍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这三年所开展的工作,是如何在加强督导、组织学术会议、积极参加行业会议、积极参加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组织换届改选等工作。同时介绍了内地高校如何创新工作形式,通过网络、电话、微信、APP小程序等各种方式构建“云上心理中心“,实现了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下的网络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心理热线咨询、文字咨询等心理服务,帮助学生应对疫情下的学业、人际、恋爱、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心理挑战,守护他们身心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挑战或者困惑做以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陈斐娟副教授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暨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

现职云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暨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兼
咨商辅导中心主任/咨商心理师、教育部委托设立中区大专校院辅导工作协调咨询中心召集人。专长心理咨商与辅导、辅导行政、生涯咨商与辅导、情感教育、及性别教育。
重要服务经历包括教育部委托设立中区大专校院辅导工作协调咨询中心召集人、教育部学生辅导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家庭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特殊教育学生申诉评议会委员/教育部设置生命教育中心委办计画推动委员/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青少年咨询会顾问/国家公共资讯图书馆心理辅导咨询顾问、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监事/常务理事/学术发展组、组织发展组召集人、台湾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伦理委员会副召集人

疫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疫情对大专校院(高校)学生的影响:(一)疫情本身的看法与感受,(二)学校生活有关之学习与人际关系,(三)家庭(人)关系,(四)生涯发展,(五)情绪调适与压力因应等诸多面向。
疫情下高校之学生辅导—在学生辅导法的三级辅导架构下做法举隅:发展性辅导、介入性辅导、处遇性辅导。
当疫情成为新常态,线上线下并行的大专校院辅导工作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更贴近学生需求的方式连结资源,系统合作共同推展是维护或增进大专校院学生心理健康之道。专业辅导人员的增能培训,以及自身的身心健康(包含兼顾当事人福祉与自我照顾的辅导工作环境)为关键因素之一。
苏桂龙处长
澳门大学学生辅导处处长

苏桂龙博士现为澳门大学学生辅导处处长,负责心理辅导中心和生涯发展中心的工作。他获得香港大学教育博士,并在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担任客席助理教授。他是澳门注册心理治疗师,在业界有超过20年工作经验,现为澳门心理学会会员大会主席,并曾任亚太生涯发展协会澳门区总监。

疫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 澳门的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了三年,全球各国心理健康问题变得严重。有研究发现,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忧郁症和焦虑症的个案估计分别增加5,320万与7,620万宗,当中青年群体受影响的程度也比较大。另外亦有大型研究显示,高校学生受疫情影响主要出现几方面的问题,包括担心自己或朋友染疫、远距上课形式带来的焦虑、产生孤独感、缺乏动机、睡眠障碍、以及忧郁焦虑等。
我国青少年忧郁检出率为24.6%,而澳门高校学生忧郁盛行率更高达35.2%。加上疫情影响,澳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改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改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澳门高校从即时性、安全性、支持性三方面,有序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工作。
邓素琴教授


郭倩衡女士

邓素琴教授
香港树仁大学协理学术副校长(研究院)

邓素琴教授目前为香港树仁大学协理学术副校长(研究院)、尹周玉芬跨学科循证实践及研究中心主任兼辅导及心理学系卓越教授,她为国际著名临床心理学者,多年来致力推动亚太地区的各项学术研究,著有数百篇国际期刊论文、书籍及学术文章等,研究范畴广泛,致力促进跨学科循证实践研究交流及积极培训年青学者,推动业界学术发展。

郭倩衡女士
香港树仁大学尹周玉芬跨学科循证实践及研究中心家庭及儿童发展研究团队领导

郭倩衡女士现为香港树仁大学尹周玉芬跨学科循证实践及研究中心家庭及儿童发展研究团队领导,从事教学、临床督导及咨商工作多年。曾任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部主席(2018-2022),活跃于咨商心理学之推广及公众教育工作。近年积极参与及筹划有关家庭、青少年、儿童发展及特殊学习需要的研究,熟悉本地教育及社会福利工作。

疫情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世界各地的启示

在全球疫症大流行的影响下 ,人们在这数年间的生活、工作、防疫习惯、人际相处、学习均遇上翻天覆地的改变。世界各地的学者正积极研究新冠疫症(COVID-19)及后疫情在各方面对人类的影响,当中不少心理学学者也集中研究疫情如何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在情绪、人际、心理韧性及抗逆能力方面作出分析。由最初探讨对新冠病症的恐惧(Fear of Covid-19),到后期的疫后适应等。是次分享将聚焦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上,分享者会综合由2020年起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研究,并分析当中对高校学生的研究焦点及发展趋势,包括研究在抗疫过程中如何影响他们的网上学习模式、人际沟通、处理焦虑、孤独感及家庭关系等等。

特邀报告辅导咨询专业地位及发展          
🗓️ 2022年7月27日(三)
⏰ 14:00 – 15:30
报告人:主题:

黄嘉颖处长
澳门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处长

黄嘉颕(Remus Wong)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处长,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二十年,主管学生活动及发展,宿舍及校园生活,奖惩福利与服务,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关怀和教育管理项目。任职期间参与组织「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高峰论坛」并于2011年及2017年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在澳门筹办论坛。现任澳门学生事务协会副会长,曾任该会监事长、理事长。

澳门心理辅导咨询的专业地位及发展

回顾并介绍澳门心理辅导咨询专业的现况,结合澳门高校心理辅导咨询的专业服务,讨论相关政策制度议题,分析社区与高校的心理辅导咨询专业的协作关系,从高校心理辅导咨询的专业发展,探讨澳门心理辅导咨询的专业地位和发展路向。
澳门政府在2018年8月提交草案并于2020年9月经立法会细则性讨论及表决的《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订定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其中包括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制度》法律于2020年4月正式生效,主要是针对从事社工职业的注册及专业资格认可。澳门心理学会于2019年10月与中国心理学会签署合作协议,获授权为澳门唯一机构处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申请工作。让本澳心理辅导咨询专业人员多一个渠道获得专业认可,提升专业的素质。但有关澳门心理辅导咨询的专业地位及发展,仍需要探讨分析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从而厘订相关政策及规管。
现时澳门共有十所高等院校,最早于2003年开始设立心理辅导咨询功能,聘请心理辅导员及/或社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和辅导咨询服务。

吴才智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吴才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主持十多项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类课题/项目。十多项政策咨询报告、调研方案被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多次参与国内重大灾难的危机干预。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的组织与管理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已有工作资源,动员全国心理学力量,设立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面向湖北及全国大众、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等提供24小时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公益服务。该平台首次有4000名咨询师报名,1700名咨询师入选,高峰时每周1000名咨询师上线值班,前后有200多名督导师提供督导。如何在云端对这庞大的资源进行高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际上并没有经验可循。在中国心理学会专家指导下,平台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咨询业务部分成立专家工作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委会、注册系统的各位专家亲自参与工作设计,审定各类专业方案,从咨询师招募、选拔、培训、督导、危机干预、伦理投诉、过程控制等多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提升专业性。实践证明,该工作设计比较切合实际,运行良好。至2022年5月底,平台累计配置咨询师31000人次,服务11万余人次,危机干预1500余人次。该热线使用互联网集成技术,使大规模的心理援助服务成为可能;其动员效率、援助规模、服务形式在全球心理救援史上前所未有,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也为全球疫情治理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中国方案。

王智弘教授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所)教授

现任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所)教授、彰化县教育处处长、本土咨商心理学学刊主编。
曾任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所)主任、婚姻与家族治疗研究所所长、本土咨商心理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理事长、台湾心灵健康资讯协会理事长、中华本土社会科学会理事长

华人心理咨商发展的重要议题:科技化与本土化

(待更新)

袁文得博士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及学习领导学部副教授

袁文得博士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及学习领导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心理学会注册辅导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亚洲专业辅导及心理协会注册临床督导, 香港专业辅导协会认可督导 。
他目前担任创意和才华发展实验项目的主任,及融合与特殊教育研究发展中心(CAISE)联合主任。同时,他是生活技能和职业发展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及赛马会“戏有益”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他担任Springer系列丛书《推进亚太地区的融合和特殊教育》的主编。 袁博士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两个硕士专业的课程主任,这两个教育硕士专业是:学校辅导和咨询专业教育硕士项目及资优教育和才华发展专业教育硕士项目。他还指导博士研究生论文。
袁教授的学术和专业兴趣领域包括:学校咨询,资优教育,生涯发展,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年来在他的指导下,23名博士生已完成了论文。他是一位多产的作者,发表了超过168篇期刊和书籍章节,编辑了10余本杂志特刊和书籍。

香港辅导专业:现状与发展

概述香港辅导专业在学校、职场、社区三大服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并探讨了辅导人员的专业地位,辅导专业协会的角色,以及辅导专业认证的情况。此外也对香港高校辅导专业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特邀报告辅导咨询专业督导           
🗓️ 2022年7月28日(四)
⏰ 14:00 – 15:30
报告人:主题:

马建青教授
浙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独着或主编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个人专著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抗疫形势下的高校心理专业督导的探 索与实践

心理咨询督导师是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自我成长、业务提升的专业人员。这个过程就是督导,这个工作就是督导工作。接受督导是一名新手咨询师成长为一名合格咨询师、一名合格的咨询师成长为优秀的咨询师的必经之路。只有透过不断地接受督导,咨询师的生涯才能日渐丰富,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久,干得更好。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关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国高校心理咨询面临蓬勃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抗疫形势下,如何开展有序有效的督导以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需要一大批合格的督导师。
本报告在分析了内地高校督导供需脱节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笔者采用团体模式进行督导工作坊和督导师培养工作坊的训练模式及其效果。回顾性匿名问卷调查显示,在包含认知、情感、技能、应用四维度的31个调查栏目上,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帮助较大”的合计比例均在90%以上,相比较而言,认知效果最明显,情感其次。培训效果与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岗位、专兼职、从业时间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说明这种模式对提升咨询师的咨询能力和培养督导师具有积极的作用。
田秀兰教授


林淑华博士
田秀兰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特聘教授

美国爱荷华大学咨商教育哲学博士。专长于生涯咨商、咨商心理专业训练与督导、梦工作/梦的分析、质性研究等领域。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特聘教授,兼任副学务长及社区咨商中心心田心理咨商所主任。曾兼任教育心理及辅导学系主任。于2016年荣获全美生涯发展学会当年度最佳国际实务贡献奖,并于2020年获选为该学会杰出学者 (Fellow)。

林淑华博士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助理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博士,研究专长为学校辅导、督导、青少年咨商、生涯规划。

高校辅导咨询的专业督导

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于2019年修订专业督导认证办法,将专业督导分为「咨商心理专业督导」 与「学校辅导专业督导」两类。此后督导培训也区分为两个管道,但基础课程多有重叠。在学校辅导专业督导(偏中小学)方面,林淑华、田秀兰、卢鸿文(2020)以扎根理论研究分析10位学校专任辅导教师督导者受访资料,结果显示督导者之督导经验为一动态循环过程。而督导系统方面,可从督导者本身、课程、实践模式三向度说明。前两者较容易理解,第三者实践模式向度,则指须加强督导评量机制并提供专辅教师多元学习机会。本模式的特色在于运用生态系统观点于督导历程中,包括理解受系统环境影响之个案、看见在系统中工作的专辅、觉察督导者个人所处之系统,以及善用系统思维进行督导。在高校/大专院校,同样须注意校园的生态系统,然培训模式较偏向以咨商心理专业督导为主。督导实务模式,大致分两大模组,其一为针对高关怀学生个案管理的定期督导(由中心主管主持,偏向行政督导),其二为咨商心理专业督导(由专家主持,偏向咨商心理专业精进)。经身心健康关怀量表评估为高关怀、高危险之个案,不定期接受院系所属个管心理师的关怀,而咨商中心主管则需负责督导,掌握这群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咨商心理专业督导部分,一方面以中心定期个案研讨方式进行,另方面也透过个别督导方式进行。本论坛将说明大专院校在针对高关怀、高危险学生,以及咨商专业督导方面的实务运作。
王觅博士
澳门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事务主管

王觅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澳门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事务主管,并在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担任客席助理教授。她是澳门注册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从事心理咨询十余年。

澳门高校心理辅导专业督导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提高,加上台风天鸽、新冠疫情等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求助或被转介来接受心理辅导,且带来的议题也愈加复杂,这为高校的心理辅导带来了空前的关注和挑战。
专业督导以提高心理辅导员胜任力、保障个案得到合适的帮助为目标。不同的督导流派对这两个目标有不同的优先排序,督导资源的多寡等外部限制也影响督导师对两个目标的取舍。心理辅导在澳门是一个较新的行业,本地缺乏足够的心理辅导人才储备。这意味着澳门需要培养一批拥有专业胜任力的本地心理辅导员,以应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鉴于心理辅导的学生个案量大且复杂困难程度明显增加,澳门高等教育局(后与教育暨青年局合并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在2016年开始组织《大专院校辅导范畴督导服务》,聘用外地督导师为高校心理辅导员提供督导,唯因资源限制,每个学期仅能提供一次团体督导和少量的个体督导。这种督导模式决定了督导师只能聚焦在个案身上,而无法对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有深度的干预。部分高校在这基础上组织了校内的团体督导,但督导资源紧缺依然是高校心理辅导员面临的困难之一。
伍清华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发展(辅导)副处长

伍清华博士自2002年起,在香港的大学从事心理辅导服务工作。他现为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发展(辅导)副处长。

专业督导三重奏

与所有成长过程类似,辅导咨询督导是培育经验丰富和优良素质的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苗床」。它需要给予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自主的空间和有人同行的感觉。在香港城市大学,辅导服务尽力为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及专业发展提供最佳条件。大学内的咨询有三个不同层面:员工发展,专业咨询和同伴咨询。
大学赞助辅导员参加咨询模式或理论的证书课程,以帮助他们吸收、发展有关特定模式或理论的专业知识。大学还分配财政资源给心理辅导部,以聘请社区的心理学家向校内辅导员提供专业咨询,以加强咨询师的咨询技能和知识。此外,城市咨询服务团队还制定了同伴监督制度。高级辅导员将监督初级辅导员。凭这三个层次的专业辅导督导,奏出孕育优良的心理咨询师的摇篮曲。

大会报告综合与展望      
🗓️ 2022年7月30日(六)
⏰ 9:30 – 11:00
报告人:主题:
桑志芹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桑志芹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研究与教学领域为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完形心理治疗学组组长;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

疫情下网络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形势严峻,民众的身心健康与工作生活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要求组建多学科专业人员队伍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众提供专业心理援助和社会工作服务,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和社会影响。在国内外历次重大灾难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团体心理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疫情影响,开展网络团体工作是疫情下的特殊需求也是社会需求。在国内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网络团体心理工作是否具有可行性,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网络团体,是借助于网络进行的团体辅导或团体咨询。在国外,网络团体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逐步发展壮大。在国内,网络团体实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土化经验较不完备。网络团体不同于线下团体,带领者与团体成员、团体成员之间须借助网络进行远程沟通。网络本身的不稳定性、网路环境下成员隐私性、安全性的保障,也为网络团体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本研究依据在疫情中多个网络团体的研究,探讨疫情中网络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效果研究,证明了网络团体的有效性,以及网络团体领导者训练的有效性,和网络减压团体有效性研究,以及有效因素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农韵淇学务长
圣若瑟大学学生及校友事务处学生事务长

圣若瑟大学学生及校友事务处学生事务长、澳门学生事务协会理事长及创会会长、澳门教区青年委员会委员。
从事学生事务工作十五年,推动澳门学生事务从业员的交流。在校内推动学生事务落实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及友生启导计划。
研究方向包括 学生发展、学生及校友参与度、友生启导。

澳门学生事务协会(MSAA)心理服务回顾展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高等院校严格按照政府防疫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部署,如学习模式的改变,由面授改为在线学习的方式、实习、国际交流以及学生活动模式的改变等,对高校学生发展产生影响。在新冠疫防疫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都面对防疫带来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的压力,这对学生和教育者(学生事务人员)是一项挑战。澳门学生事务协会于2014成立,旨在致力促进澳门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的发展,为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包括高等院校的心理辅导员提供一个分享及交流学生事务经验的平台。透过「澳门学生事务协会(MSAA)心理服务回顾展望」,我们从七所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角度回顾过往的心理服务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郭丽安教授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理事长


大会主题交流及总结

一场新冠肺炎,让全世界的经济,政治,教育,家庭以及个人的生活受到重大的影响.作为心理卫生临床工作者,过去两年来,我们的临床工作媒介,从面对面,改为用多元且彼此间差异甚大之工作方法,尤其是咨商工作。
本文旨在分享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在台湾疫情严峻期间,如何与教育、卫生福利主管机关就立法、提供咨商教育训练充权咨商体系外;在咨商服务上,也分享台湾助人专业在疫情期间处理民众个人心理健康及其家庭关系,乃至于医事人员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内涵与经验。
不管疫情如何演变,助人工作者永远与民众之福祉同在。
张伟良副教授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

张博士现任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心理学硕士课程总监及副教授,持有英国拉夫堡大学哲学博士、伦敦大学职业心理学理学硕士等学位。他曾于社福机构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上市零售餐饮集团任培训经理,并且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辅导主任逾十三年,从事学生辅导工作,多专注于生涯辅导。过去十多年张博士于大学任教,教授有关辅导、心理及职涯等课程。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职涯心理学、就业能力与及辅导成效评估,曾在《职业行为》、《职业评估》、《大学生发展》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张博士为香港心理学会注册辅导心理学家、注册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家与及香港专业辅导协会院士。张博士多年来致力推动职涯辅导与及辅导咨询的专业化, 积极投入相关培训工作, 促进专业合作及交流。

疫情下大学生发展的反思

青年人进入高等院校,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发展可理解为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院校后成长、进步或提高其发展能力的方式 (Rogers, 1990)。香港高校的学生发展工作, 多采纳全人发展的理念, 以辅导、咨询及教育等多形式推行。近年积极青年发展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亦已应用及落实于高校, 成效显著。香港疫情下学生发展工作发挥什么作用?报告会根据心理社会与及积极青年发展的视角, 引伸本论坛相关论据, 反思疫情下的大学生发展, 探讨学生发展与抗疫及适应的关系, 与及学生发展的评估及实践等议题。